航空快遞,換一種說法就是空運;空運加急件是指待運貨物特別急,需要馬上安排就近的一趟航班把貨物運抵目的地的一種業務,因為在飛機起飛前150分鐘,航空公司就已經截單準備安檢了,150分鐘這是飛機起飛前最后的交貨時間;所以我們需在飛機起飛前150分鐘將貨物送到機場,這種加急空運適合于特急特急的航空快件,比如:加急文件、投標合同、加急樣品、汽配原件、冷凍品、海鮮類的貨物經常需要采取加急空運。針對客戶對時間的高要求,我公司將第一時間為您提出解決方案,以最快的速度為您的貨物能順利飛抵目的地。
航空物流,我們市區大車到機場的發車時間是:如果要安排走第二天的早班(上午10點鐘之前起飛的航班)或者中班(下午5點鐘之前的航班),都是需要在晚上凌晨1點鐘之前交貨到我們公司;如果要安排當天下午的航班(下午5點鐘至7點鐘之前的航班);需要在中午1點鐘之前交貨到我們公司;如果要安排當天晚上7點鐘至8點鐘之前的航班,需要在下午3點鐘之前交貨到我們公司;如果要安排當天晚上8點鐘之后的航班,需要在下午4點鐘之前交貨到我們公司;我們公司市區的收貨地址是:廣州市白云區沙太中路1018號白云農批市場一區二層48-49檔。 如果錯過這段交貨時間,而又沒有其它更晚的航班的話,那就只有加急專車趕到白云機場了,在飛機起飛前150分鐘,都可以趕上航班的,同時只要到目的地有航班飛過去,我們都可以將貨物配載上去,換一種話說的就是,只要有航班飛往目的地機場,當天下午廣州發貨,當天晚上一定可以到目的地機場的。 上海到太原空運往往是每天傍晚至晚上我們經常接到很多客戶的電話,說“現在貨物還能上飛機嗎?”;“現在廣州到北京空運,廣州到上??者\,廣州到重慶空運還可以安排起飛嗎?”或者“我有票貨物需要今天晚上必須空運到北京、上海、重慶、成都”等等之類的業務電話情況。 其實每當碰到這種情況,我們也無能為力,畢竟飛機不是我們這些航空貨運代理公司自己的,其實客戶說得對,廣州到北京空運,廣州到上??者\,廣州到杭州空運,廣州到重慶空運,廣州到??诳者\等等很多地方,晚上11:00-12:00都還有飛機飛過去,現在離飛機起飛前都還有幾個小時,那為什么就不能安排空運貨物上飛機了呢? 現在我們就此問題作以下解釋,如果以后有些客戶再碰到類似的情況,請大家悉知以下空運貨物操作知識: 在白天(下午6點鐘之前);一般航空貨運貨物在飛機起飛前3個小時能趕到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貨量大的,提前訂好空運艙位的,都可以安排上飛機的;有些在時間來不及的情況下,在飛機起飛前150分鐘交貨都可以的,但是前提要提前訂好空運艙位,先開好貨運單,在我們先能取得航空公司的貨單前提下,我們才能為您的貨物承運,不然航空公司截單了,就算提前150分鐘趕到了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也是上不了飛機的。 如果需要空運的貨物是在下午6點鐘之后才交到機場的,而且又沒有提前開單;對于此類情況,空運貨物是一概上不了飛機的,因為各航空公司都是在下午6點鐘就已經全部截單了,這個時候安檢人員也全部下班了,所以安檢人員必須在下午6點鐘之前將晚上的空運貨物全部安檢完畢,準備裝機。 所以晚上交貨是一概上不了飛機的,不管客戶的貨物有多急,我們航空貨運代理公司也是無能為力的,最快的也只能改發第二天早上最早的航班空運到目的地機場了。 
2018中國綠色物流發展報告:為綠色環保裝上“加速器”
隨著我國快遞包裹量飛速增長,綠色物流成為全行業的共同考題,成績如何、有哪些改善?12月6日,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DT財經聯合發布《2018年中國綠色物流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梳理了中國綠色物流在模式創新、技術成果等方面最新進展。報告顯示,中國的綠色物流已經借助智慧給環保賦能,駛向一條綠色郵路。
“在國家政策指引下,電商平臺和各大快遞企業響應發展綠色物流的號召,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報告認為,通過模式創新、技術助力、材料凈化等多種方式,全鏈路的綠色物流加速落地。
快遞包裝加速“瘦身”
報告指出,以菜鳥為代表的企業,正在通過技術手段為快遞包裝“瘦身”,并向社會開放整套綠色解決方案。
隨著新零售模式的逐漸普及,綠色物流也在不斷進化。原箱發貨、就近配送、門店發貨比例不斷提升。商品的配送距離與時間縮短之后,更多商品實現輕量化包裝。循環箱加原箱包裝是目前簡約包裝的創新模式。
在全國零售通小店的配送中,原箱發貨占比近4成,直接回收再利用的舊紙箱達到30%。盒馬鮮生最快30分鐘送達、天貓超市1小時達、天貓旗艦店門店發貨2小時達等新體驗如雨后春筍,分鐘級配送與減量包裝進入常態。
通過智能分倉、前置備貨等模式創新,城市物流網絡效率提升明顯。在試點城市,單個包裹配送距離可從700公里短至約400公里。而通過城市倉發出的包裹,配送距離可減少至100公里,配送時效和車輛裝載率得到優化,減少超過8成的運輸距離。
科技成為綠色物流“智慧大腦”
報告發現,過去三年,物流行業在智慧化建設的道路上狂飆突進。以智能算法為核心的新技術,成為物流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AGV、穿梭車、協作機器人、并聯機器人等被廣泛應用于倉庫、分揀中心。今年雙11之前,圓通與菜鳥啟用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350臺AGV“小藍人”,每天可分揀超過50萬包裹,“小藍人”們三天的行駛里程可繞地球赤道一整圈。
最后一公里,以智能快遞柜為代表的智能末端建設正在加速。根據國家郵政局2018年工作計劃,預計到2020年,全國智能快遞柜數量要達到77.2萬組才能滿足配送需求。目前,菜鳥驛站智能柜已覆蓋北、上、廣、深、杭在內的全國大中城市,為用戶提供近距離、方便的包裹服務,由快遞小哥和消費者免費使用。
綠色物流上升到國家行動
2017年,國家郵政局發布《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將綠色物流確定為未來物流行業發展主基調。2018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與快遞物流企業開展供應鏈綠色再造,推廣綠色運輸與配送。
在此基礎上,菜鳥與全球30多家合作伙伴加速推進“綠色行動計劃”,從倉儲、包裝、到運輸配送各環節展開“綠色”建設,并在末端大力推廣快遞紙箱回收。
報告表明,2018年,中國物流業環保升級加速。中國郵政全面啟動包裝減量、膠帶瘦身、循環回收等計劃,首批13萬個綠色標準箱、38000個免膠帶箱、2.5萬卷窄版膠帶已投入使用。蘇寧漂流箱行動擴展到14個城市,在末端投遞環節投入更多循環包裝箱。
中通方面,電子面單使用率超過了97%,全國68套自動分揀線全部使用可循環帆布袋進行集包。圓通上線RFID系統,并在全國四個啟用自動化設備的中心,批量使用可循環的RFID環保袋。申通通過使用可降解的快遞袋、避免過度包裝、定期回收再利用等措施,減少包裝耗材10%。